早上的課程邀請到台南市產業工會的黃育德秘書長,來與大家分享經營工會的心路歷程。工會前幾次有積極邀請黃秘書長來工會替大家上課,但都很剛好黃秘書長恰巧要處理工會會員的申訴案,台南市產總的會員工會數也不在少數,因此平常要處理的會務會比普通常見的企業或產業工會更加繁忙,但這也是組織總工會的必經之路。
工會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和信念,集結並相互合作的一群人所組成的組織,隨著政府不斷修法,衍生出了工會法來保護工會的會員及幹部,像是會務假與會員救濟等,黃秘書長也分享近期遇到的案例,關於教師組工會的爭議,站在工會的角度,基本的會務假是法律保障的權益,但站在學校的立場,老師請假參加會務,不但可能造成額外支出代課教師費用,也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受教權益,這就是所謂的利益衝突,但法律並不是一攤死水,而是會隨著社會風氣與時俱進,工會存在的目的就是協商,不管是與會員的協商,還是與資方的協商,甚至於與政府協商,無不是為了共同利益邁進,抱持著勿枉勿縱的心態,互相監督制衡才能互利共生。
下午的課程邀請到桃園機師職業工會的陳柏謙研究員,柏謙協助了許多工會的經營與改善,並且大大地投入了勞工教育這塊,現在高雄的勞工博物館有著關於勞工工運史的展覽,其中紀載著從建國以來發生的重大勞動事件,其中也有許多藏書值得閱覽,像是「全島總罷工:殖民地臺灣工運史」與「支離破碎的團結:戰後台灣煉油廠與糖廠的勞工」等,歷年重大的事件也是歷歷在目,尤其許多改變台灣勞動條件與法律的事件資深的前輩的更是刻骨銘心,像是RCA職災案、25淑女事件等,其中大仁宮廢船爆炸事件,更是有參加勞教的會員親身描述事件發生時的時空情景,讓人不禁感慨,許多看似不會遇到的,以為只會在新聞中或是書本上看到的,都有機會發生在你我身旁甚至身上,不要忽略生活中與工作中的每個小細節,像是中運船員去年遇到的斷保事件,以為泛國營事業都是守法的好公民,結果下一秒就翻臉不認帳,將勞工應有的基本權利一一撤除,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維護自己的權利,那誰還會在乎呢?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期許大家共同互相勉勵,工會並不是一言堂,而是所有勞工發聲的留言板,歡迎大家沒事多來工會坐坐,也歡迎所有會員有問題都可以與工會聯絡,創造與改善更好的勞動條件與環境。

03.17 / 2025

42